? 針對轄區礦群關系較復雜、矛盾糾紛較多等情況,石馬鎮將“探索推進‘兩山’理論轉化路徑,促進礦地共贏”作為今年主攻改革項目,通過發展綠色產業、實施產業幫扶、化解矛盾糾紛,走出一條踐行“兩山”理論實現“礦村共贏”的新路子。
一、培育優良作風,鍛造過硬隊伍。一是“精準”定位。以“六個江西”建設為統領,制定《2022年度石馬鎮落實全面建設“六個江西”工作清單》,錨定目標、集中攻堅,并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。二是“精煉”業務。組織全鎮綜治專干、網格員進行業務培訓會10次,黨委會組織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座談會3次,做好積案任務化解和包案,建立信訪積案聯合化解機制;執法大隊到周邊藤田、陶唐開展綜合執法學習交流,開展執法培訓6次、100余人次。三是“精干”擔當。制定《“公眾安全感與政法部門滿意度雙提升”行動鎮村干部責任分工表》,簽訂《禁毒責任書》,開展勤廉單位作風建設,發放宣傳單5000余份。四是“精嚴”紀律。落實“第一議題”“三會一課”制度,開展“一把手”與其他班子成員政治談話,發現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,及時糾正。
二、增強法治理念,營造法治環境。一是以“建設”賦能。成立法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,聚焦自我凈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“四個自我”,淬煉一支“三先”突擊隊,即化解矛盾“我當先”、幫教矯正“我當先”、普法教育“我當先”。二是以“落實”賦能。組織參加行政執法資格證考試7人,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,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職責,依法作出決定,未發生一起不作為或越權行政的情況。三是以“整改”賦能。在法治創建中,我們排查出群眾關心的母親河河道整治、農貿市場管理,礦企和諧發展、礦山車輛運輸等問題。嚴格執行“收支兩條線”制度,對土地征收,以及教育、工商等收費進一步進行規范,做到發展經濟和維護穩定同步前進。四是以“宣傳”賦能。制定《石馬鎮“八五”普法規劃》以及年度法治宣傳教育實施方案,狠抓學法,做到“四個一”,確?!八穆鋵崱?,開展學校法治宣傳教育活動,受教育人數達500余人次,培養法律明白人600余人,讓村民知法懂法依法。懸掛橫幅30余條,發放宣傳手冊500余份,宣傳手提袋300余個。
三、創新治理舉措,提升治理成效。一是用好“指揮棒”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,化解各類信訪積案79件,化解率達90%。尤其是成功化解并妥善處理了困擾鎮村持續長達14年之久的大竹園信訪積案和礦群矛盾糾紛。建立村企聯建機制,建立黨建聯絡員制度,對礦區進行結對幫扶,有效引導鎮村干部幫助礦區協調處理矛盾。黨建聯絡員共走訪礦企38次,幫助礦企協調解決問題28件,礦企滿意率達98%。二是織密“治安網”。對礦區所在村投入20余萬元高標準建設綜治實體化運行中心,完善“綜治中心+網格化+信息化”的基層治理體系和轄區治安防控體系,推進“雪亮工程”聯網應用。今年以來,全鎮共打擊損害礦企正當利益事件3起,處理企業違規行為9起。三是打造“利益鏈”。建立“政府傾斜引導、企業幫助扶持、龍頭帶動農戶”的產業發展模式,全鎮9家礦企結對幫扶行政村5個、項目建設9個、困難群眾168戶,累計投入180余萬元用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。全鎮礦企70%以上就業崗位提供給本地人,人均年勞務收入達4萬余元。同時,鼓勵礦區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產業,增強“造血功能”,目前,已相繼發展了中藥材、白蓮、油茶等一系列帶動礦區所在村經濟發展的產業。四是構建“共同體”。建立幫扶關愛互助機制,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健全幫扶關愛機制構建和諧礦群關系的通知》,鼓勵工礦企業設計幫扶關愛活動基金,為孤寡老人、“三類人員”、發生重大意外事件災害人員、困難子女家庭等提供援助。建立礦產資源開發補償機制,由礦企每年給予所在村一定補償費,用于興辦公益事業和完善基礎設施。督促礦企設立生態修復基金并繳存600余萬元,用于修復礦區生態,保護群眾生產生活環境,把村企打造成為共建共享、和諧發展的利益共同體。